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行业聚焦  > 正文

他跌落神坛,男人的品性是开盲盒吗?-世界时快讯

日期:2023-04-21 03:56:14 来源:观察网

作者| 木马君

相信很多瓜友都被前段时间热搜上某位世界冠军的新闻震得三观尽毁,他是不是触碰了法律的红线,我们还不知道,但确实突破了大众的道德底线。


(资料图)

他曾经拥有耀眼的履历,创造了仅445天就获得兵乓大满贯的骄人记录,就连他的外号——“藏獒”,都充满了凶猛的力量感和辨识度。

再加上人们常常将体育金牌和“国家/民族荣誉”关联在一起,因此体育冠军身上除了“成功者”之外,仿佛还叠加了另一层“英雄”的光环。

这些光环过于耀眼,遮蔽了一次又一次的各种“小”问题,赌博和网上爆出的其他负面事件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只是之前都没有激起这么大的讨论,更没有像这次一样把他推到风口浪尖。

就像《我的天才女友》里面的这段台词所说,没有什么是突然发生的,事情都是一件接一件,有前因后果的。

明星名人的“塌房”,让我们普通人在吃瓜的同时,一次又一次地意识到,一个人的才华、财富和他的人格、人品,并没有什么必然的正相关。

虽然名人的是非不需要我等普通人操心,人到中年,也不必思考如何避免遇到“渣男”。但做为一个男孩的妈妈,看到这些热搜,我倒是在心里想了一下,如何能养育出一个有着健康人格和良好人品的男孩子。

是的,今天非常难得的,“伪育儿博主”上线了。

人格的基石——安全感

我一直觉得安全感是一个人最底层的需要,也是构建健康人格的基础。

我希望能让小木马感受到我们无条件的爱,在人生中的任何时候都能确信,我和木马爸爸永远都支持他,是他的后盾。有了充足的安全感,他就能够安心专注地发展自己。

但是我们的体制内教育好像和运动员培养挺相似的,追求分数名校和各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将孩子置于“成王败寇”的恐惧和“你死我活”的内卷中,心里只有“输赢”和“比较”,长此以往,孩子最底层的安全感也被破坏了。

图源:电视剧《小舍得》

认识自己很重要

自我认知就是让孩子探索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知道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和什么样的人建立亲密关系。

木马君认识一个朋友家的孩子,他爱研究铁路,自己手绘厚厚一叠铁路地图,研究中外铁路历史文化,阅读大量书籍文献,去参观铁道博物馆时流连忘返,如数家珍,还常常为带有铁路元素的小说和影视剧“捉虫”,指出不少谬误。

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和枯燥。

你看,当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他可以不怕辛苦和困难,做一些外人看上去特别麻烦的事,他不需要大人追踪进度,也不需要外部激励,更不用担心沉迷游戏或者有网瘾,他拿电脑只是查文献地图和资料,因为他有更热爱的事情想做。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说:但是这个不适合考试啊,对以后的就业可能毫无帮助,我们普通人家并不是富二代,还是会有生活压力的。

没错,孩子的兴趣爱好确实不一定对考试分数有直接提升,也不一定变成将来的特长和谋生工具,但是他对兴趣爱好的探索、沉浸、投入和享受这个自我认知的过程,是可以一次次在人生中复现的,他可以把这样的过程复制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专注。

在自我认知的过程中,孩子能逐步发现自己的优势,找到更多机会和可能性,更懂得欣赏自己的独特,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这样的孩子会有更笃定的内心,而不会被外力驱动考上名校后,觉得人生毫无意义,成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空心人”。

拥有情绪健康

情绪健康,是人格健康的关键因素。它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能总体保持积极稳定,即使遇到打击和挫折,也不会一蹶不振,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

一个成熟的人“情绪稳定”,是他没有负面情绪吗?

当然不是。

人人都会有负面情绪,只是负面情绪需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表达出来,不能伤害到自己和他人,也不会损害亲密关系。

例如职场/赛场失利了,是和朋友倾诉,还是去健身房挥汗如雨,抑或是酗酒赌博?

和他人意见不合起了冲突,是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是口出恶言,甚至拳脚相加?

是做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还是动辄暴跳如雷的巨婴?

……

其实很多成年人,包括木马君自己的“情绪处理系统”,也经历了一个缓慢而艰难的认知和重构过程。

我们需要常常内观自省,觉察和描述我们的各种情绪和感受,重建我们对情绪的认知,调整和练习情绪的表达方式。

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去构建。

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还有助于我们发展另一项很重要的能力——共情,在和他人相处中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感受,懂得换位思考,这常常会让你收获更良性的亲密关系。

众所周知,人生中重要关系的质量,大大影响着一个人的幸福感。

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最后一个和人格密切相关的是独立性。

孩子和父母最终是指向分离的,学会放手,是父母们需要学习的一门很重要的功课。

有一本很著名的书《园丁与木匠》里,生动地描绘了两种父母,一种是木匠,把孩子按照明确的模样去雕琢,通过最终的成品来评估父母的工作做的有多好;

而另一种父母,则像园丁一样在园子里种花,提供一个营养丰富、安全稳定的环境,一个强大、健康、多样的生态系统,让孩子自己创造具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对于张X科爸爸这样的木匠型父母来说,按照蓝图精心规划,无处不在的精确控制,确保将“产品”打造成自己希望的模样。

从确立职业方向(做一个职业兵乓球运动员)到感情生活(择偶要求),比如在综艺节目里张爸表示,儿媳妇的身高要至少一米六八,医护人员最佳,教师也行。

这是私人定制了一个儿子,还要为他再定制个儿媳妇吗?

我们知道孩子从幼时就逐渐萌发自主意识,比如有孩子的瓜友应该对terrible two和horrible three不陌生吧,孩子啥都想要自己来,对父母说不不不。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由父母代为决定,父母决定他选文科还是理科,报考哪个大学,学什么专业,在哪个城市定居,找什么样的工作,买什么样的房子,和谁结婚,何时生育等等……

孩子没有机会在犯错中学习和吸取教训,一点点学习自己承担后果,逐步建立责任感。反正出了事儿父母会帮着兜底,这样下去即使二三十岁,长得人高马大,心理上仍然可能是个婴儿。

以冰山理论来说,孩子的排名和成绩这些可测量的指标,是冰山上显露出来的部分;

而人格养成的一些关键要素则隐藏在他内心深处,是冰山水面下的部分,其实水面下的部分,才是更重要的东西。

现在体制内教育的内卷和运动员的培养机制其实非常相似,太看重分数和成绩,冰山水面下的品性和人格即使有什么瑕疵,也常常被忽略甚至容忍。

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培养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要能拿冠军出成绩,别的“小事”都可以忽略甚至纵容。

也许我们无法改变宏大的系统,但家庭却是我们父母能够做点什么的地方。

比起举国欢呼鸡犬升天的荣耀,我更希望家里的男孩子将来长成一个内心充盈,可依靠可信赖的男人

点击阅读原文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