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行业聚焦  > 正文

世界消息!以文兴业|王明钦: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价值

日期:2023-06-27 11:16:16 来源:大河网


(资料图)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6月20日上午,河南省社科联组织召开全省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走出文化大省以文兴业的新路子”理论研讨会,以进一步引导和动员全省广大社科工作者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提供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即日起大河网学术中原陆续刊发座谈会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月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

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传承着华夏文明的根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性文化。充分挖掘中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代表性内涵,并积极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落实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及推动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走出文化大省以文兴业的新路子,是河南省实现“两个确保”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向。2019年9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黄河流域这片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孕育着深深植根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中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生相长、互为依存,传承着华夏文明的繁盛,以开放包容、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造就了灿烂辉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软实力。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赓续中华文脉、传承华夏文明的母体文化。“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吸纳异域文化、周边文化等多种文化养分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形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黄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演进中,有大约3000年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中心。中国最早的古代城市都集中在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中下游的夏商周都城遗址,现存的丰富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先辈的生活和奋斗足迹,勾勒出中华文明发展的中心图景,彰显出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我们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中原文化、黄河文化遗产多种多样、璀璨耀目,有遗址、碑刻、建筑、技术、表演等。其中起始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的龙门石窟,以大量生动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和记录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状况,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颗文化瑰宝。河南安阳殷墟,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展示着商代的青铜器、玉器、甲骨文、商代畜力车实物标本和道路遗迹等,其中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了3000年前的文字,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以此可以窥见,璀璨深厚的中原文化、黄河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推动,对于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传承,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对于世界文明的进步,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考察时指出,“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丰富深厚的文化资源必然潜藏着强大的文化力量。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核心理念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灿烂,承载着中华民族如何从荒野走向文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苦难与辉煌交相跌宕的历史记忆,有着根源性、传承性、厚重性和辐射性等重要特征,深藏着强大的文化软实力。一是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深邃的思想智慧,为我们的认识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例如老子从激烈的社会运动中感到社会不是固定不变的,从中认识到了一些事物变化的规律,事物间相互依存、彼此消长的状况,“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二是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文化理念对于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起着引领作用。如《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胸怀气度,对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着根本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三是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大大推动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又如指南针的发明,便利了航海技术的成熟,促进了世界向近代文明的转型。四是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强大的精神凝聚作用。例如新郑黄帝故里每年3月份举行的拜祖大典、平顶山鲁山举行的世界刘氏宗亲祭拜始祖累公大典、周口姓氏文化节等的隆重举行,都充分体现了血浓于水、树连其根的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是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大力传承这种优秀传统。

讲好中国故事,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历史深厚底蕴,是塑造我国国家形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环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交融、交锋,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既是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酒香也怕巷子深”,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度,势在必行。因此,我们要加强发动和利用好政府与民间的更多优势,创新海外传播机制,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度,提升中国故事的吸引力和魅力,这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然选择。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历史文化底蕴最为深厚。要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讲好黄河故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和主干、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原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核心主干和集大成者,是黄河文化的源头活水。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代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进程,将深刻地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整体效果,关系着文化自信重要基石的构建。新时代,复兴黄河文化、振兴中原文化,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构筑文化自信标杆的重要举措。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复合型的,推动二者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文化底盘。

(作者:王明钦,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