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行业聚焦  > 正文

孩子经不起挫折?多半是“逆商”训练不“到位”

日期:2023-08-08 17:59:41 来源: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网站

“家庭教育一起学”《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导大纲》解读系列之七——关于挫折

虽然在0—3岁的依恋期,我们强调家长要在各方面最大程度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羽翼渐丰,再像这样对待婴儿一般无微不至地照顾,是不是百利而无一害呢?

其实不然,无微不至的呵护和照顾,会让生命失去活力。而适当的挫折和困难,在我们的身心能够忍受的范围内,是一种良性的刺激,能够促进孩子的心理成长,我们称之为“恰到好处的挫折”。


(资料图)

心理学研究得出结论:对孩子进行恰到好处的挫折教育,要从0—6岁开始,而6—12岁是孩子抗挫折形成的黄金阶段。

根据人脑发育的特点,负责情绪的杏仁核发育较早,而负责推理、决策、自我控制等的前额叶发育较晚,要到25岁才成熟。所以家长必须意识到,孩子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权衡利弊、调节情绪的能力不能和成年人相提并论,而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并不会自动自发地形成或提升,需要家长耐心培养。

一、什么是恰到好处的挫折?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提出了一个概念“恰到好处的挫折”(optimal frustration),它假定一个人能够忍受某种心理刺激的数量是X。那么超过X就是一种创伤,在X之内是恰到好处的挫折,能够促进人的成长。

例如,母亲或者父亲,甚至是保姆要过来给婴儿唱首歌,或是给他讲个故事或者拍拍他。如果一直以这样的方式在做,可能有一天妈妈会觉得孩子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歌唱和故事了。妈妈可能会减少讲故事或不再拍拍他,并且最后离开房间,在判断婴儿已经准备好入睡之前,科胡特形容这个是“恰到好处的挫折”。

这种可以忍受的沮丧和失望等,就能促使内在心理结构的建立,为自我安抚提供基础。但如果妈妈没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而是突然地或粗暴地要求孩子自己睡,孩子做不到时,妈妈就嘲讽或责骂孩子,那么就超出孩子心理能承受的范围,这就会造成创伤。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被母亲完全满足的孩子(或者说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溺爱”)其实同时也被剥夺了主动性和创造性,也失去了满足自己成长的机会。进一步说,就是不要做100分完美的妈妈,而是只做60分足够好的妈妈,这样才能让孩子获得恰到好处的挫折。

二、怎样让孩子获得恰到好处的挫折?

1、成熟的回应

一个孩子获得恰到好处的挫折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父母能否用“不带敌意的坚持、不带诱惑的深情”来回应孩子。例如孩子大吵大闹,一个母亲尖锐地大喊“停”,并以敌对和严厉的态度回应孩子,而另一位母亲则温柔地说“不”,以坚定却不具攻击性、充满爱却不诱惑的方式抱住哭闹的孩子,并加以安抚,哪一种方式更适合不言自明了。

假如孩子长期暴露在父母不成熟的、敌意的回应中,这将会引起孩子强烈的焦虑和过度的刺激,导致精神成长的贫乏。

2、温和的轻推

父母要懂得放手,不要把孩子紧紧地“束缚”在身边,亦步亦趋地提醒孩子,这个危险,那个不干净,生怕孩子磕着或摔着,这样孩子就没有一点机会体验到挫折了。父母应该把孩子轻轻地往外推,让孩子勇敢地去体验和应对各种情况,去探索和经历外在的世界。

3、两步法干预

当孩子竞争失败时,父母需要及时干预孩子的挫败感,方法分为两步: 

第一步,做一个容器,肯定并接纳孩子的情绪。

比如孩子因为落选而感到沮丧,父母首先应肯定孩子的情绪,对他说:“落选了是挺让人沮丧的,妈妈也会因为落选而感到沮丧,你还有哪些感觉?生气?嫉妒?失望?”……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被接纳,并给孩子的情绪命名,帮助他平静下来,形成稳定的自我。 

第二步,保护自恋,事情是没做好,但你是好的。

应对挫折,如同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抵御所有的毁灭性打击,就需要有一个内聚性的自我稳稳地站在那里。而这个内聚性就必须建立在“我是好的”这种感觉上。还是上面那个例子,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能积极参加班级竞选,比起入学时的你,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比如你的做事态度、参与的积极性、语言表达能力……”帮孩子分析和看到自身的优势,同时客观地分析班级竞选的情况等等。

家庭教育一起学

扫描下方二维码,更多家庭教育知识等你来学。

上海灵音心图心理咨询中心

上海家长学校

普陀妇女儿童指导中心

长寿社区学校

标签:

推荐